“咔”“咔”“咔”……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鸡场镇学官社区的果农贾家进正娴熟地采摘脐橙,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晴隆县举办的“晴隆脐橙”农旅文化乡村嘉年华暨展示展销系列活动中,贾家进果园里收获的一个840克的脐橙摘得了“果王”称号。
走进晴隆县的山间地头,满眼都是黄色的脐橙树。据《兴义府志》记载,晴隆脐橙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栽培历史,其前身“马道黄果”曾是清代宫廷贡品。近年来,晴隆脐橙获得了“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中华名果”“贵州省著名商标”以及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多项殊荣,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如今,“晴隆脐橙”不仅是晴隆的一张名片,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手持剪刀,在离果蒂1厘米处剪断果枝,然后,将采摘下的脐橙轻缓地装入篮中,这是学官社区村民采摘脐橙的场景。
鸡场镇是晴隆脐橙种植的“黄金地带”,海拔750—1100米,全年平均气温较高,有287天无霜期,降水量充沛,相对湿度80%左右,且土层深厚肥沃,土质松软,多为紫色沙壤和黄壤,钾元素丰富。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孕育了晴隆脐橙独特的品质。
而在前几年,脐橙虽是晴隆县的“招牌”,但品牌知名度在市场上并不高,也不能像现在一样四季都可以采果上市。
为延长“晴隆黄果”的采摘季,当地扩种了本地香橙、血橙、果冻橙、春见、明日见、椪柑等品种,将果园打造成9个月内均可摘果的四季果园。9月摘由良蜜桔,10月摘果冻橙,11月摘脐橙,12月摘椪柑、耙耙柑、甘平,1月摘血橙,2月摘沃柑,3月到6月摘夏橙。
“我家的脐橙种植面积从最初的5亩发展到了现在的100亩,年收入也从几千元增加到了几十万元。”如今已是学官社区脐橙种植大户的张道文感慨道,“晴隆脐橙让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帮助果农增收,晴隆县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发展模式,分级分类定位,由龙头企业负责制定严格的种植、管护、采摘标准,对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果农的种植与管理水平。对达到盛产期的果园,采用“返租倒包”的形式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同时,在学官社区逐步建立脐橙产业创业孵化园,为培育脐橙产业相关创业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
脐橙产业发展的同时,晴隆县还在谋划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多元增收。林下套种就是晴隆县在产业发展中探索的新路径之一。该县鼓励种植大户在脐橙树下种植西瓜、黄豆、中药材等矮秆经济作物,以短养长、以短创收,盘活土地资源,在增加农民收入来源的基础上,不仅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还促进了脐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目前,晴隆县脐橙种植面积达1.5万亩,投产面积1.2万亩,年产量500万斤,受益农户3214户1.42万人,实现户均增收9900元。
“在过去,学官社区几乎家家都种黄果。”鸡场镇党委委员李秋雨介绍,尽管脐橙种植历史悠久,地理优势明显,也有一定知名度,但规模和产量始终没能跟上去,原因就在于当地果农的种植技术水平不高。
为此,晴隆县与贵州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等机构展开合作,每年协调行业专家、技术能PG电子 PG平台手和当地种植“土秀才”,对全县柑橘种植户进行脐橙修枝整形、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指导。
“我们在鸡场这边承包了100多亩柑橘园,通过参加培训学会了果树的修剪、施肥、管理,我们果子的品质、产量也是实实在在地提高了。”种植大户赵贡琴说。
技术支撑让晴隆县的果农切实感受到了变化,也让他们意识到科技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性。2018年,当地依托自身实际,引入省级龙头企业贵州晴隆泌泽苗木有限公司,在脐橙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进行产品研发和科技攻关。
近年来,立足晴隆县脐橙产业核心基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2021年7月,学官社区纳入全省第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后,以清家果园为样板区,打造现代化标准果园,同步配套建设轨道车、产业路、冷库、水肥一体化设施和脐橙分拣包装系统等,提高果园科技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推进脐橙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通过产业样板区建设、出台政策支持扩种、优化资源利用套种等措施,把晴隆脐橙推向高端市场,提高产业价值。在晴隆县,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脐橙种植示范园。仅学官社区,2022年以来,完成建设产业路20余公里,蓄水池5个800立方米,配套灌溉管网10千米,修建柑橘产业冷库576立方米、果园运输轨道10条5000米,安装太阳能灭虫灯50盏等。
目前,晴隆县依托龙头企业,采取集中连片种植、统一品种、基地带动等措施,集中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标准化种植园区1个、育苗繁育基地5个。
如今,晴隆脐橙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产出的脐橙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一进入市场就成为紧俏货,备受消费者青睐。
随着脐橙产业链的延伸和科技的支撑,不仅提升了晴隆脐橙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更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脐橙产业发展中来。
据统计,当地龙头企业每年支付土地流转金70万元,涉及300余户农户,带动300多人就业,劳务费用累计260万元,完成PG电子 PG平台分红116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3.2万元。
每逢晴隆脐橙采摘时节,学官社区最是热闹。一框框色泽金黄的脐橙,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以“‘橙’邀天下客,相约在晴隆”为主题的“晴隆脐橙”农旅文化乡村嘉年华暨展示展销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与此同时,2024“晴隆脐橙”山地跑同步进行,将体育赛事与地方特色产业结合,以赛事推动脐橙产业发展,有力推动“产业强县”“文教兴县”“和谐稳县”战略高效落实。黔西南州兴义市参赛选手刘香说:“家里人都很喜欢吃晴隆脐橙,皮薄肉厚、很甜,这次来晴隆参加山地跑,氛围特别好,果园也特别漂亮。完成比赛还能拿到5斤脐橙,休整好就去展销会上再买一些脐橙,下次还会来。”
通过举办“橙心诚意、产销旺农”年货节、黔西南州网络传播力提升行动晴隆专场暨“晴隆脐橙”文化节系列活动等,让“晴隆脐橙”的名气越来越大。
2024年展销活动上,贵州晴隆泌泽苗木有限公司与杭州甘美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50万斤,贵阳市黔西南商会和晴隆县鸡场镇学官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60万斤,让更多人尝到晴隆“黄金果”的甜滋味。
为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当地政府还将脐橙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中,打造了一系列脐橙采摘节、脐橙文化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观光、体验农家生活,品尝脐橙美味,带动了餐饮、住宿、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产融合,不仅丰富了产业内涵,提升了脐橙品PG电子模拟器 PG电子网站牌的知名度,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我是土生土长的鸡场人,种脐橙已经20多年了,每年我都很乐意来参加这个展销活动。”果农岑顺芬说,“去年纯收入2万元,随着宣传力度的扩大,晴隆脐橙一年比一年好卖,我们果农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三产融合为“晴隆脐橙”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各方力量形成了合力,为晴隆脐橙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加油鼓劲”。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为脐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等方式,为脐橙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支撑;农民通过积极参与脐橙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图/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