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虫害横扫重庆市多个区县的行道树,其中,小叶榕树受害尤为严重。
“叶子都掉光了”“空中全是挂着丝线的幼虫”“为何没能提前防控”不少读者通过《当代党员》“民呼我为”栏目热线反映问题。
“我们在6月上旬就发出过预警信息,但部分地区仍然出现了较为集中的虫害情况,说明工作响应速度还需提升。”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当代党员》“民呼我为”栏目组采访时坦承,此次虫害折射出各区县对行道树的养护水平参差不齐,亟须进一步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手段。
6月29日,家住重庆市渝北区锦橙路的程先生发了一条朋友圈:人行道上的小叶榕树疑似遭遇虫灾,虫子爬满树,树叶落满地,环卫工人前脚刚打扫完,地上立马又铺一层。
不到5分钟,程先生的这条朋友圈引来数十条评论。“几乎都是反映小叶榕树暴发虫害、疯狂掉叶的。”程先生很纳闷,“同一时间发生大面积虫害,相关部门怎会没有提前监测与及时防治?”
随后,程先生通过《当代党员》“民呼我为”栏目热线反映了这一问题,网上也有不少读者就此发问:虫害为何突然暴发?防治是否不及时?后续将如何加强防治手段?
7月4日,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对此作出回应:造成小叶榕树大量落叶的“元凶”为褐斑白蚕蛾,其幼虫专以小叶榕树的叶片为食。叶片被大量啃食后,小叶榕树会启动自身的保护机制,通过主动落叶来“断粮”,以减少进一步的损害。一个月后,小叶榕树就会再发新芽。
7月上旬至中旬,记者走访重庆中心城区部分街道、公园等种植有小叶榕树的场所,发现不少受害的小叶榕树叶片已被吃得透亮,甚至不乏叶片被全部吃光的严重情况。
在重庆两江新区财富大道,近一公里的道路两旁,上百株小叶榕树落叶严重。树冠上残留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被啃食过的孔洞痕迹清晰可见。
在重庆市南岸区双峰山路、明佳路、光电路片区,数十株小叶榕树已成“秃头”,部分树干上结满了褐斑白蚕蛾的白色茧子,路边还成堆摆放着由环卫工人清扫后打包的落叶。
在重庆市大渡口区跃进路与钢花路交叉口至跃进路与马王街交叉口路段,一段约600米长的道路两边,竟出现小叶榕树健康状况截然不同的现象:一边树叶茂密,一边树叶掉光。
记者还发现,在受害的小叶榕树冠上,靠近车行道一侧的树叶受虫害影响明显小于靠人行道的一侧。
“可能跟喷洒药物的方式有关。”走访期间,一些附近商户称,虫害发生后,曾有园林养护团队开车对行道树喷药消杀,“但这种流动作业的方式,容易导致树叶受药不均匀”。
根据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的回应,早在6月PG电子模拟器 PG电子网站初,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及各养管责任单位就提前做好了防范工作,并以灯光诱杀和生物制剂等环保手段,预防害虫、控制害虫。
“主要是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小叶榕树的生长节奏被打扰,导致其抗性下降,更易遭受病虫害侵袭。”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解释,今年4月至6月,重庆气温较往年偏低且雨水偏多,形成了低温潮湿的特殊PG电子游戏 PG电子官网环境,成为褐斑白蚕蛾卵和幼虫发育的“温床”,促进了它的第三代繁殖,也就是此次虫害的“元凶”。
而据6月9日市园林科研院发布的关于褐斑白蚕蛾的防治建议称,此前全市已有45%的监测点中存在褐斑白蚕蛾危害,且其第三代幼虫危害高峰期会集中出现在7月,此阶段虫口密度显著升高,危害程度达年度峰值。绿化养护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开展预防工作,避免影响园林景观品质。
“现在看来,这份防治建议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程先生看来,此次虫害的高峰值危害提前近一个月发生,或许与各地园林管护单位未结合天气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有关,“如果提前给予更多关注,情况应该会好很多”。
“按照这条防治建议的发布时间推算,6月中旬起,各地便应对行道树采取相关的养护措施,但直至7月初,眼看着树上的叶子被吃光,才有人去喷药”,“修剪不规律,许多树冠上的叶子越长越密,促进了虫害的传播率”,“重庆的夏天这么热,树叶掉光了,走在树下都特别晒”
一些居民曾致电当地城市管理部门询问此次虫害的防治办法,不少回应皆表示,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辖区范围内的虫害情况,并针对不同程度的虫害区域动态调整防治措施,但几乎都未清晰解释此前是否采取过有效预防措施。
记者也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小叶榕树的栽种间距约为3米,相邻小叶榕枝叶相互交错。前述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作为高大乔木,这样的间距容易形成相邻树冠之间的相互遮蔽,使通风透光性变差,为害虫滋生提供理想环境。此种情况下,若对树冠的修剪养护不到位,一旦发生虫害,便容易迅速蔓延,形成较大面积的传播。
“不同地区的小叶榕树受害程度不一,反映出各地应对水平有差异。”在程先生的质疑声中,记者也发现,主干道上的小叶榕树养护效果较好,几乎未受此次虫害影响,大部分受虫害影响严重的,位于次干路、支路及小区内部道路上。
“这也是我们在开展相关工作时的痛点之一。”市城市管理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举例称,若树木所在区域地处居民小区的红线范围内,管养责任属于小区物业;若行道树栽种在还未移交的新建道路上,管养责任常常不明晰;若行道树地处两个不同行政区域的交界处,管养责任也时常出现“互相推诿”的局面
采访过程中,该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正在调试的智慧园林绿化管理应用。该应用将全市近300万株行道树囊括其中,并搜集整理了近30个关于行道树的体征指标,几乎涵盖了每株行道树的位置和属性信息。
目前,该应用已贯通全市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各区县的城市管理部门可直接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并进行动态管理。此外,市城市管理局还正积极开发市民反馈通道,联动全市各级职能部门,以期真正实现园林绿化行业的“共建共治共享”。
“确实存在防治管理粗放的情况。”前述工作人员解释,园林绿化中的绝大部分昆虫其实对人无害,如果数量可控,还能体现街区行道树在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贡献,并让人们有更多机会了解一些生物的奇妙关系。
基于此,重庆目前对于城市园林病虫害的防控机制,主要以治为主、防为辅,通过防治的有机结合,确保绿地生态系统健康。
“这就不免出现不同地方对相关预警信息的重视程度不一,进而折射出不同的后期治理水平。”该工作人员表示,“像市民反映的粗鲁修剪、敷衍治虫等乱象,都需要我们加强指导与监督。”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部署了“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等重点任务,要求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
“这应PG电子模拟器 PG电子网站是重庆加快升级城市园林病虫害智慧化防治的一剂强心针。”看着眼前被“啃食”干净的小叶榕树,程先生期待着,过段时间,不仅绿树长新芽,虫害治理也有新的“答卷”。